安全標準化介紹
一、安全標準化定義
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指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,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,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,建立預防機制,規范生產行為,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,人、機、物、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,并持續改進,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
二、安全標準化法規背景::
從2004年開始,國家相繼出臺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》(國發〔2004〕2號)和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》(國發〔2010〕23號)明確要求:企業全面開展安全達標。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、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。 并制定《安全標準化基本規范》(AQ/T 9006—2010) 以及相關評核細則等。
三、安全標準化實施達標執行意義
避免未限期達標致公司相關生產許可證書吊銷
避免未限期達標公司不良資信在相關政府平臺共享
規范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模式,減少安全事故發生
增加客戶的信賴
四、安全標準化基本規范一般要求
●原則 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,遵循“安全第一、預防為主、綜合治理”的方針,以隱患排查治理為基礎,提高安全生產水平,減少事故發生,保障人身安全健康,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。
●建立和保持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采用“策劃、實施、檢查、改進”動態循環的模式,依據本標準的要求,結合自身特點,建立并保持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;通過自我檢查、自我糾正和自我完善,建立安全績效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。
●評定和監督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實行企業自主評定、外部評審的方式。企業應當根據本標準和有關評分細則,對本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情況進行評定;自主評定后申請外部評審定級。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分為一級、二級、三級,一級為最高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評審定級進行監督管理。
五、《安全標準化基本規范》13個一級要素42個二級要素
一級要素 |
二級要素 |
一級要素 |
二級要素 |
1目標 |
1.1 目標 |
5教育培訓 |
5.2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教育培訓 |
2組織機構和職責 |
2.1 組織機構 |
5.3 操作崗位人員教育培訓 |
|
2.2 職責 |
5.4 其他人員教育培訓 |
||
3安全生產投入 |
3.1 安全生產投入 |
5.5 安全文化建設 |
|
4 法律法規與 安全管理制度 |
4.1法律法規標準規范 |
6生產設備 設施 |
6.1 生產設備設施建設 |
4.2 規章制度 |
6.2 設備設施運行管理 |
||
4.3 操作規程 |
6.3 新設備設施驗收及舊設備拆除、報廢 |
||
4.4 評估 |
7作業安全 |
7.1 生產現場管理和生產過程控制 |
|
4.5 修訂 |
7.2 作業行為管理 |
||
4.6 文件和檔案管理 |
7.3 警示標志 |
||
5教育培訓 |
5.1 教育培訓管理 |
7.4 相關方管理 |
|
一 級 要 素 |
二 級 要 素 |
一 級要素 |
二 級 要 素 |
7 作業安全 |
7.5 變更 |
11 應急救援 |
11.1 應急機構和隊伍 |
8 隱患排查和治理 |
8.1 隱患排查 |
11.2 應急預案 |
|
8.2 排查范圍與方法 |
11.3 應急設施、裝備、物資 |
||
8.3 隱患治理 |
11.4 應急演練 |
||
8.4 預測預警 |
11.5 事故救援 |
||
9 重大危險源監控 |
9.1 辨識與評估 |
12事故報告、 調查和處理 |
12.1 事故報告 |
9.2 登記建檔與備案 |
12.2 事故調查和處理 |
||
9.3 監控與管理 |
13 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 |
13.1 績效評定 |
|
10 職業健康 |
10.1 職業健康管理 |
13.2 持續改進 |
|
|
10.2 職業危害告知和 警示 |
|
|
|
10.3職業危害申報 |
|
方之見顧問 深圳市方之見實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09050036號 服務熱線:4008-850-110 E-mail:kcf@kcf.com.cn